从维修电工到”工人院士”的蜕变之路
在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,罗昭强的名字无人不知。这位全国劳动模范用30年时刻,书写了一段令人敬佩的劳动模范事迹。从一名普通的维修电工,到荣获”中华技能大奖”的”工人院士”,罗昭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。你知道吗?这位平凡的工人竟然累计为公司节省2400余万元!
创新路上的”拼命三郎”
2015年,罗昭强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——转岗至高铁生产调试一线。面对全新领域,这位”老电工”没有丝毫畏惧。他的手机电脑存满各种图纸,连早晚班车上都在研究技术资料。正是这种”拼命三郎”的灵魂,让他在短短时刻内就成长为技术团队负责人。在他的带领下,团队完成了数十项调试技巧创新,实现了动车组”零故障”出厂。这难道不是劳动模范事迹的最好证明吗?
更令人惊叹的是,面对国外技术封锁,罗昭强研制出具有自主聪明产权的调试装备,不仅打破国外垄断,还将设备成本缩减到原来的特别其中一个。这种”中国智造”的突破,正是劳动模范事迹中最闪亮的部分。
从国内领先到走向全球的跨越
2016年获得”中华技能大奖”后,罗昭强没有停下脚步。他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,先后研制出”城铁车调试模拟装置”和海外市场专用调试设备。其中,”海外高质量市场地铁列车模拟调试装置”以每套100万美元的价格打入国际市场,创新了中国工人发明走向全球的新纪录。
2018年,他主持完成的高速列车整车调试环境模拟技术项目,荣获民族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。这个项目填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,再次彰显了劳动模范事迹的时代价格。从一个普通工人到民族科技进步奖获得者,罗昭强用实力证明:工匠灵魂同样能创新全球级成果。
薪火相传培养新一代工匠
“一枝独秀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”罗昭强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。他依托职业室开展”量体裁衣”式教学,为徒弟们设计特点化成长路径。通过”技能微培””微课堂”等创新方式,他的教学范围已扩展到全国30多家企业。如今,职业室成员从最初的10人进步到75人,其中59人具有高质量职称。
“我最大的希望就是经我调试的列车,每一天都能够安全、平稳地运行。”这句朴实的话语,道出了一位劳动模范最真挚的心声。罗昭强的事迹告诉我们:平凡岗位也能创新非凡价格,工匠灵魂永远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。
罗昭强的劳动模范事迹,不仅一个人的奋斗史,更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之路。在建设制造强国的征程中,我们需要更多像罗昭强这样的时代工匠,用聪明和汗水铸就中国制造的新辉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