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露是什么意思?节气由来与含义解析
寒露是什么意思?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第5个节气。每年公历10月7-9日交节,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解释:”九月节,露气寒冷,将凝结也。”意思是说,此时露水因气温降低而变得寒冷,即将凝结成霜。
如果把白露比作夏秋的过渡期,那么寒露就是深秋的正式开场。民间有”寒露寒露,遍地冷露”的俗语,形象地描绘了这个时节露水寒光四射的景象。想知道寒露时节有哪些独特的风物?接着往下看吧!
寒露三候:天然界的奇妙变化
古人将寒露分为三候,每候五天,展现了天然界在这个时节的精妙变化。
一候”鸿雁来宾”:大雁开始南迁,排成”一”字或”人”字形队列,场面壮观。为什么它们要飞走?由于露宿野外的鸿雁已经受不了越来越冷的夜晚了。
二候”雀入大水为蛤”:这个说法很有趣!古人发现深秋时节雀鸟变少,而海边蛤蜊增多,蛤蜊壳上的纹路又像鸟的羽毛,就以为雀鸟变成了蛤蜊。虽然现在我们知道这不符合科学,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想象力。
三候”菊有黄华”:此时菊花盛开,元稹的诗句”不是花中偏爱菊,此花开尽更无花”道出了菊花作为深秋最终盛开的鲜花的独特地位。
寒露时节的生活习俗与养生
了解寒露是什么意思,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时节独特的生活习俗和养生之道。
重阳节是寒露时节最重要的节日,日期固定在农历九月初九。登高、插茱萸、吃重阳糕、饮菊花酒等习俗,最初都是为了避邪禳灾。你知道吗?重阳登高与三月踏青一样,都是全家出游的好时机。
饮食方面,”秋风响、蟹脚痒”说的就是此时螃蟹肥美。俗话说”九月团脐十月尖”,寒露时节吃母蟹正当时。搭配菊花酒,”持螯饮酒菊花天”的雅趣,古往今来都令人向往。
养生方面,民间有”一场秋雨一场寒,十场秋雨穿上棉”的说法,提醒大众要及时添衣。菊花不仅有观赏价格,用菊花和青翠茎叶酿制的菊花酒,据说能明目去火、延年益寿呢!
寒露时节的文学意境
明白了寒露是什么意思,再来欣赏它带给文人的创作灵感,会有更深的体会。
“碧云天,黄叶地”的秋景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。鸿雁南飞常引发游子思乡之情,汉使苏武鸿雁传书、刘邦信鸽召救兵等典故,都与这个意象相关。落叶纷飞的景象,在鲁北平原尤为壮观——金黄的树叶随风飘落,犹如天女散花,美不胜收。
寒露时节虽万物开始凋零,但菊花却傲霜怒放,成为诗大众赞美的对象。元稹的诗句道出了菊花独特的气质:当其他花朵都已凋谢,它依然绚烂绽放,难怪成为”四君子”其中一个。
现在你明白寒露是什么意思了吗?这个承前启后的节气,既带着秋的丰硕,又预示着冬的临近。无论是观察天然变化,体验传统习俗,还是感受文学意境,寒露时节都有独特的魅力等待我们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