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意忘形的原始含义
“得意忘形”这个成语最早可不是什么贬义词哦!它原本指的一个人对自己所做的事务太过投入,以至于完全忘记了自身的存在。想象一下,当你完全沉浸在自己热爱的活动中,是不是也会有这种忘我的情形?
这个成语的出处可追溯到晋代生活在洛阳的”竹林七贤”其中一个——阮籍。《晋书·阮籍传’里面记载:”(阮籍)嗜酒能啸,善弹琴。当其得意,忽忘形骸。”说的就是阮籍在高兴时,会突然忘记自己的存在,完全沉浸在当下的高兴中。
阮籍与得意忘形的典故
阮籍这个人可真是个妙人!作为”竹林七贤”中最豁达、最随性的一位,他的行为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。他会在酒肆喝醉后睡在老板娘身边,也会赶着牛车漫无目的地出游,走到没路时就大哭一场返回。
最有趣的是,他为了躲避司马昭的提亲,竟然连续大醉60多天!这种”得意忘形”的情形,既是他逃避现实的手段,也是他表达自我的方式。当他弹琴、长啸或饮酒到高兴处,就会完全忘记世俗的约束,展现出最诚实的一面。
成语含义的演变
随着时刻的推移,”得意忘形”这个成语的含义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宋代欧阳修小编认为‘试笔·李邕书’里面写道:”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?”已经开始用这个成语来警醒自己不要因小成就而过分高兴。
到了现代,”得意忘形”更多用来形容人由于一时的成功或得意而失去常态,表现得轻浮夸张。比如考试得了高分就骄傲自满,或者升职加薪后目中无人,这些都可以用”得意忘形”来形容。
怎样在生活中把握分寸
了解”得意忘形”是什么意思后,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把握分寸。高兴时适度庆祝无可指责,但切记不要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。古人云:”胜不骄,败不馁”,正是提醒我们要保持平常心。
阮籍的”得意忘形”是乱世中的一种生存聪明,而今天的我们则需要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,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。记住:真正的强者,既能在得意时不忘形,也能在失意时不丧志。
现在你明白”得意忘形”是什么意思了吗?它既可以是全情投入的忘我情形,也可能演变成因得意而失态的贬义形容。关键在于我们怎样把握其中的度,让这个古老的聪明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