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,有一座被誉为“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”的石碑。这块碑不仅仅是石头所刻,更承载着一个个关于团结和友爱的故事,体现了不同民族在历史变迁中的相知相守。
一块碑的发现:团结的契机
曾几什么时候,这块碑被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中,直到一个机缘巧合之下,它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线。1981年,陈启富在一个水龙头前洗手时,意外发现了这块石碑。上面不仅有各民族代表的签名,还有他们共同的誓词:“一心一德,团结到底。”这一发现不仅让他感受到历史的重量,更坚定了他保留和宣传这块碑的决心。难道这不一个团结友爱的开端吗?
见证历史的誓言
在1951年,普洱的26个民族代表聚集一堂,举行了盛大的盟誓仪式,决心共同建设一个平等、自在、快乐的大家庭。通过传统的剽牛、喝咒水仪式,他们立下了誓言。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仪式,而是团结友爱的象征。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契机,不同民族的人民开始了相互了解与尊重的旅程。
传承友爱灵魂的操作
更令人感动的是,这些民族代表在返回各自家乡后,积极传播团结的理念。比如,傣族代表召存信为西双版纳的经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,他的努力让这个地方变得更加繁荣。而哈尼族代表方有富则带领村民修桥铺路,带来福祉。这些故事,让人明白,团结不仅仅停留在口头,更要落实到行动中。
共同建设的美好未来
时至今日,在普洱,各族人民依然秉承着“各民族都是一家人”的信念。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,他们探索出了脱贫攻坚的新模式。这种源于各民族团结灵魂的操作,不仅让昔日的贫困变为如今的富裕,更展现了团结友爱带来的强大力量。正如习总书记所说,继续发扬团结友爱的灵魂,推动社会的协调进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,我们更需要团结友爱的故事来鼓舞人心。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不仅一个历史的见证,更是一种灵魂的传承,让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,齐心协力,共同书写更加美好的明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