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员的“强身利器”?
“批评与自我批评”不是简单的挑毛病,而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“传家宝”。就像人需要定期体检一样,党员也需要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“排毒治病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这个武器要“多用、常用、用够用好”,可现实中,有些同志怕得罪人、怕丢面子,批评时“蜻蜓点水”,自我批评时“避重就轻”。试想,如果连难题都不敢正视,又怎么谈得上改进?
二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关键点
1. 以“诚”为本:掏心窝子才能见真章
批评不是“打棍子”,自我批评也不是“走过场”。诚恳是第一步——对他人的难题要坦诚指出,不绕弯子;对自己的缺点要敢于“晒出来”,不遮遮掩掩。比如,有的同志职业拖延,与其找借口,不如在会上说一句:“这是我的责任,接下来我会列规划整改。”
2. 以“实”为要:对事不对人,避免“假大空”
批评最忌“扣帽子”。比如,同事偶尔迟到,提醒一句“最近是不是太累了”比指责“你作风散漫”更让人接受。而对于规则性难题,比如敷衍群众诉求,就必须严肃指出:“这违背了党的宗旨,必须立即纠正。”
3. 以“改”为果:立行立改才是硬道理
发现难题是起点,难题解决才是终点。就像主题教育要求的“把‘改’字贯穿始终”,批评会上红脸出汗,会后更要真抓实干。比如某支部针对“进修流于形式”的难题,立刻制定“每周一小时研讨”制度,这就是有效的“改”。
三、怎样让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习性?
要让“刀刃向内”成为常态,关键在两点:一是领导干部带头,敢于自我揭短;二是营造宽松气氛,允许“说错话”。比如某单位建立“匿名意见箱”,鼓励党员提建议,再在组织生活会上公开讨论,既保护了积极性,又促进了难题解决。
小编归纳一下:批评不是终点,成长才是目的
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,说到底是一场“自我革命”。它需要勇气,更需要聪明——既要“刮骨疗毒”,也要“团结互助”。记住:敢于直面难题的人,才是真正的强者;善于改正难题的组织,才能永葆活力。从今天起,让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我们进步的阶梯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