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溪流的歌如何温暖大山留守儿童的童年?

小溪流的歌怎样温暖大山留守儿童的童年?

一、大山里的天籁:小溪流合唱团诞生记

在江西分宜县洞村乡的群山之间,有一所独特的学校——洞村中心学校。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,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他们的童年少了些热闹,多了份孤独。然而,自从2017年小溪流合唱团成立后,孩子们的歌声像山间清澈的溪水,开始流淌进每个人的心里。

这支由52名留守儿童组成的合唱团,从最初的“不识简谱”到如今能演绎40多首歌曲,背后离不开音乐老师钟琳珊和大学生志愿者的耐心指导。他们用音乐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,让原本沉默寡言的孩子学会了用歌声表达情感。你或许会问:音乐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?答案是肯定的!

二、歌声背后的成长:从胆怯到自信的蜕变

“音乐不仅能让他们高兴,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表达爱。”钟琳珊老师的一句话道出了小溪流的歌的真谛。许多孩子最初连和父母视频通话都害羞,如今却能对着话筒唱出《感恩的心》。

合唱团的排练日常充满趣味:田间地头是他们的舞台,夏日的蝉鸣是天然的伴奏。孩子们光着脚丫在稻田边奔跑,歌声随着风飘向远方。大学生志愿者吴旭东的钢琴声、钟老师的指挥棒、孩子们的笑脸,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。这些瞬间,不正是童年最珍贵的礼物吗?

三、爱的传递:歌声飞出大山,温暖更多人

小溪流的歌不仅改变了孩子们,也感染了整个洞村乡。合唱团常为村里的老人表演,稚嫩的嗓音让颐养之家的爷爷奶奶们笑逐颜开。一位老人说:“听着他们的歌,好像看到了山外的全球。”

更令人动容的是,许多孩子开始用歌声联系远方的父母。黄金玉同学在排练时说:“我想把这首歌录下来,发给妈妈听。”简单的梦想背后,是音乐搭建起的亲情桥梁。

小编归纳一下:小溪流的歌,唱响希望与未来

从大山深处到更广阔的天地,小溪流合唱团的故事告诉我们:音乐没有边界,爱更不会因距离而消失。这些孩子的歌声,像溪水般纯净,流过石缝,汇入江河,最终奔向大海。

如果你也被这份温暖打动,不妨问问自己:我们是否也能为身边的“小溪流”做点什么?或许,一句鼓励、一次倾听,就是最好的支持。

版权声明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