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五首经典中秋诗词赏析:质量千年月色与团圆情怀
中秋诗词的文化魅力
每逢中秋佳节,除了吃月饼、赏月,你有没有想过吟诵几首”有关中秋的诗词”来应景?这些流传千年的诗句,不仅承载着古人对明月的独特情感,更寄托了中华民族对团圆的美好期盼。从唐代张祜的”一年逢好夜,万里见明时”,到宋代苏轼脍炙人口的”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,中秋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,穿越时空,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。
为什么古人如此钟情于在中秋时节赋诗?或许是由于这个时节的月亮最圆最亮,最能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。正如明代徐有贞小编认为‘中秋月’里面所写:”中秋月。月到中秋偏皎洁。”简简单单的一句,却道出了中秋月色的独特之美。
经典中秋诗词精选赏析
说到”有关中秋的诗词”,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完全是绕不开的经典。”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”开篇就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,而”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”则道出了人生无常的哲理,最终的”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更是成为千古传诵的祝福名句。
宋代朱敦儒的《临江仙》则描绘了一幅难得的中秋夜景:”最好中秋秋夜月,常时易雨多阴。难逢此夜更无云。”诗人庆幸遇到一个无云的中秋夜,可以尽情欣赏”玉轮飞碧落”的美景。这种对完美中秋夜的珍视,不也正是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吗?
辛弃疾的《一剪梅·中秋元月》则展现了另一种中秋情怀:”忆对中秋丹桂丛,花也杯中,月也杯中。”诗人回忆往昔中秋的美好,与眼前”云湿纱窗,雨湿纱窗”形成对比,流露出对理想中秋的向往。
中秋诗词中的家国情怀
“有关中秋的诗词”不仅有对明月的咏叹,更饱含深沉的家国情怀。的《喜闻捷报》写道:”秋风度河上,大野入苍穹。佳令随人至,明月傍云生。”在中秋这个”佳令”,诗人想到的是”故里鸿音绝,妻儿信未通”,最终以”凯歌奏边城”作结,展现了革命者的博大胸怀。
清代许嗣隆的《望江南·中秋节》则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:”中秋节,记得在家乡。堂背萱花含古色,檐牙桂蕊送新香。”简单的几句,却勾勒出记忆中家乡中秋的景象,唤起几许离乡背井之人的共鸣。
近代叶恭绰的《望江南·中秋好》更写出了全民欢庆中秋的喜悦:”中秋好,举国正狂欢。喜见银河方净洗,谁云玉宇尚高寒。”这种全民同乐的中秋气氛,至今仍是我们所珍视的节日传统。
让中秋诗词丰富我们的节日
在这个中秋佳节,不妨选几首”有关中秋的诗词”,与家人一起品读。你可以像张孝祥小编认为‘浣溪沙’里面描述的那样:”同是瀛洲册府仙,今朝聊结社中莲”,与亲朋好友”杯酒相延”;也可以如徐有贞所愿:”愿得年年,常见中秋月”,把对团圆的美好祝愿寄托在诗词中。
中秋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,它们记录了古人对明月的感悟,对团圆的期盼。当我们在这个中秋夜仰望同一轮明月时,或许能体会到罗元贞小编认为‘中秋夜作于东京’里面所说的:”四海亲朋此一夜,相思都在月明中。”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,正是中秋诗词最动人的魅力所在。
今年中秋,你准备吟诵哪首诗词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