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行知教育的小故事
1、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,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,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。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,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。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:“这是奖励你的,由于你比我先到办公室。”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,说:“这也是给你的,我不让你打同学,你立即住手了,说明你尊重我。
2、陶行知先生曾讲述过一个简单却意味深长的故事,叫做四块糖果。这个故事发生在陶行知担任校长的晓庄师范学校中。一天,陶行知偶然发现一个学生犯了错,这个学生由于做错了事务,心情有些低落。陶行知并没有直接批评他,而是给了他四块糖果,问他为什么会有这些糖果。学生感到很惊讶,不知道缘故。
3、时已仲秋,天气转凉,陶行知担心 清无衣物御寒,他就托女工朱冰如到杭州去送衣物。过了一些时候,冬天降临,陶行知又让朱冰如到杭州探望,说:天冷了,再送点衣物去吧, 监狱里是很苦的。当 清再次接过了陶先生托交的衣物时,不禁感动得泪流满面。
4、轶事:陶行知在担任一所学校校长时,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,便上前制止,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一趟。放学后,陶行知来到校长室时,这位学生已在门口等着挨训了。出乎意料的是,陶行知非但没训他,反而送给他一块糖,说:“这是给你的奖励,由于你按时到了,而我却迟到了。
陶行知的故事
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,放在桌上。他左手按住鸡的头,逼它吃米。鸡直叫不吃。陶行知又掰开鸡的嘴,把米硬塞进去。鸡挣扎着仍不肯吃。陶行知轻轻松开手,把鸡放在桌子上,自己后退了几步。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,伸头四处张望了一下,便从容地低下头吃起米来。这时,陶行知说话了:“各位,你们都看到了吧。你逼鸡吃米,或者把米硬塞到它的嘴里,它都不肯吃。
四块糖果的故事 奖励先行:陶行知先生担任校长时,制止了一名用砖头砸同学的男生,并将其带到办公室。他没有立即批评,而是先奖励男生一颗糖果,由于他比自己先到办公室。
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,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,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。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,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。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:“这是奖励你的,由于你比我先到办公室。
一次,陶行知见一个男孩打同学,便阻止他并叫他到办公室。见到男孩,陶行知拿出一颗糖说:“奖励你,你比我先到办公室。”男孩不敢抬头。陶行知又拿出一颗糖:“我阻止你,你就住手了,说明你尊重我。”男孩迟疑的接过糖。
陶行知先生还善于通过故事来教育家长和孩子。有一次,一位朋友的夫人因孩子拆坏了新买的金表而生气地揍了他一顿。陶行知先生却认为这位母亲打掉了“一个‘爱迪生’”。他亲自带孩子去修表店看师傅修表,让孩子在操作中进修。陶先生感慨地说:“钟表店是学校,修表师傅是老师,修理费是学费。
陶行知的幼年的故事
1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歙县人,但他的幼年时代却基本上是在休宁万安镇度过的。万安老街至今还存留着他少年时代读过书的蒙童馆,万安百姓至今也还念念不忘他小时在万安的故事。陶行知的外公、外婆住在万安涨山铺。他7岁时,就被送到万安街跟从当地名师吴尔宽读书。吴尔宽聪明渊博,教书认真,对弟子严格。
2、拜人民为老师早在办晓庄师范学校的时候,陶行知就提出了“生活即教育”、“社会即学校”和“教学做合一”等学说,教导师生们与劳动人民相结合,“教人民进步者,拜人民为老师”。一位朋友的夫人来看陶行知,说起她的孩子把一块新买的金表拆坏了,她非常生气, 地揍了孩子一顿。
3、年,陶行知办起了晓庄师范学校,开展乡村教育活动。1930年4月, 反动 武力封闭了这所学校,还通缉陶行知。1932年,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了“山海工学团”、“晨更工学团”、“劳工幼儿园”,继续推行中华普及教育运动。1939年7月,中国正是抗日战争时期。
4、一说陶行知,在中国的教育界几乎无人不知。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在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出生,1946年7月25日因患脑溢血在上海逝世,享年55岁。按现在的话说,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,就英年早逝,憾别人生,的确让人惋惜。但陶行知的故事,却一直在流传。
5、名人爱读书故事一:陶行知爱读书的故事 陶行知小时候特别聪明。他常到邻村叶家玩,看到厅堂里的对联字画,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。他到了读书的年龄,家里却无力缴纳学费,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书,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,愿意免费收他为学生。这样,6岁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。
6、培育想法:陶行知教育想法的创新,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。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“人上人”作为目标的现象,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进步的“人中人”。